小麦追肥及病虫害预防管理技术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夏粮丰收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首战。随着气温的回升,小麦病虫害呈高发态势,受极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,小麦出现部分小麦遭受冻害,部分地块墒情不足,病虫害呈现流行态势等情况,急需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抓好麦田管理,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,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,实现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,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。
当前西南大部分麦区处于孕穗至抽穗期云南处于灌浆期,南部早播地区进入成熟至收获期;长江中下游进入拔节至孕穗期;黄淮华北大部已经返青,河南进入起身拔节期;西北陆续返青,陕西进入拔节期;春麦区陆续播种完成。随气温逐步回升,小麦主产区重大病虫害开始上升为害,其中,小麦条锈病在西南麦区东部和北部、汉水流域麦区将集中显症,长江中游、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将陆续见病,西南麦区要做好病情控制、严控菌源基数,湖北、安徽、河南等“桥梁”地区要加强监测调查、严格“打点保面”,减缓病害向东、向北扩展速度,减轻中东部主产麦区防控压力。黄淮华北大部麦区近期无明显降水,麦芽虫和麦蜘蛛虫量将快速上升,纹枯病和茎基腐病也将进入水平扩展盛期,需要密切关注发生动态、及时实施达标防治,在拔节前压低虫口密度、控制病害扩展,为小麦健康生长和产量形成保驾护航。
一、巧施追肥,促进分蘖,提高植物抵抗力
追肥又可分为冬追肥和春追肥,二者的比例应视苗情和裁培技术水平而定,中、低产田,冬、春追肥比例以7:3为宜,高产田冬追肥量要少于春追肥量。
1、冬追肥 冬追肥视苗情可分两次进行。
分蘖肥(苗肥),即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(当小麦开始分蘖以后),为促进冬前分蘖的发生和巩固早生低位蘖,在基肥中氯肥施用较少的情况下,每亩可追施标准氨肥10-15千克。
腊肥(越冬肥),每亩用2-3千克标准氨肥与牲畜粪尿混匀后撒施。
2、春追肥春追肥视苗情可分三次进行。
(1)返青肥,返青肥一般在弱苗上施用,可结合当地苗情,适当追肥。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达100万以上的旺苗,由于分蘖太多,叶色深绿,叶片肥大,返青肥应以磷、钾肥为主,不要再追施氮肥。亩施过磷酸钙15公斤、草木灰50-100公斤或钾肥10公斤左右,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。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已达70-100万的壮苗,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,适当控制春季分蘖,以减少无效分蘖,每亩施碳铵7.5-10公斤。保水保肥力强的稻茬麦,可适当早施;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壤土或砂姜黑土,可适当晚施。麦田有点片弱苗时,可酌情施“偏心”肥。对于冬前分蘖不足的弱苗,应重施返青肥,每亩可叶面喷施高氮型壹哋丰【350-0-20】。对于缺磷的麦田,可亩施10-15公斤过磷酸钙。
规格:1000g/瓶
(2)起身拔节肥,施用该肥能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,巩固穗数,促进小花分化,减少不孕小穗和退化小花的数目,增加穗粒数。壮苗在起身时施用,旺苗在拔节后施用,追肥量看苗情而定,小麦分蘖多,苗情好、长势旺盛,应适当晚施,并减少施用量;小麦分蘖少,苗情不好,长势弱,应适当早施,并加大用量,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,氮肥用量不宜过大,叶面喷施平衡型壹哋丰【110-110-110】500克,施用不宜太晚。对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,造成磷、钾供应不足的麦田,可喷施磷酸二氢钾。
3、小麦从拔节到抽穗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,吸收量大,需肥分多,满足这一时期的养分供应,对夺取小麦高产非常重要。拔节、孕穗肥应该看苗巧施。对小麦生长不良、苗弱偏小的群体,应早施拔节肥,提高分蘖成穗率,力争穗多、穗大。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10-15%,可叶面喷施麦盟麦黄金和平衡型壹哋丰【110-110-110】 。对于生长健壮的麦苗,由于群体适宜,穗数一般有保证,主要应攻大穗,拔节期应适当控制肥水,防止倒伏,待叶色自然褪淡,第一节间定长,第二节间迅速伸长时,再水、肥并进,以保花增粒。对于群体大,叶面积过大,叶色浓绿,叶宽大下垂的旺苗,有倒伏危险,主要应控制肥水,深中耕伤根,抑制后生分蘖,再补施孕穗肥。
4、每年5 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,可叶面喷施麦盟麦黄金、花果总动员1-2 次,间隔5-7 天,可预防干热风产生的危害。
二、病虫害提早防,小麦保丰收
(一)返青拔节期:以防治条锈病、纹枯病、茎基腐病为重点,挑治蚜虫和麦蜘蛛。
对条锈病,要加强病情监测,实施分区防控。西南、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、甘肃陇南等主要冬繁区,要封锁发病田块,全面落实“带药侦查、打点保面”防治策略,减少菌源外传,延缓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。在越夏区,在加强麦田条锈病防控的同时,春季要加强转主寄主小檗四周麦秸堆的遮盖,控制条锈菌有性生殖,降低病菌毒性变异速率。黄淮春季流行区,坚持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;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.5%—1%时,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,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。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环唑、丙环唑、醚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、嘧啶核苷类抗菌素、丙唑·戊唑醇、氰烯·戊唑醇、丙硫菌唑·戊唑醇、烯肟·戊唑醇等。
该期也是防治纹枯病、茎基腐病,挑治麦蚜、麦蜘蛛的关键时期。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%时,可选用井冈·蜡芽菌噻呋酰胺、戊唑醇、丙环唑、烯唑醇、井冈霉素、多抗霉素等进行防治。对小麦茎基腐病,参照防治镰刀菌用药,在经试验有效的基础上,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防治,示范应用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氰烯菌酯、氰烯·戊唑醇、嘧菌酯·丙环唑等药剂防治;要注意加大水量,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对麦蜘蛛,当平均33cm行长螨量达200头时,选用阿维菌素、联苯菊酯、马拉·辛硫磷、联苯·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,同时可通过中耕除草、合理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,降低田间虫量。对蚜虫,当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,应进行重点挑治。
(二)抽穗扬花期:以预防赤霉病、控制吸浆虫为主,兼顾锈病、白粉病。
对赤霉病,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区,应在加强小麦生长中后期栽培管理基础上,抓住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,主动预防,见花打药,遏制病害流行;对高感品种,如天气预报扬花期有阴雨、结露和多雾天气,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;药剂品种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、井冈·蜡芽菌、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戊唑醇、咪鲜胺、丙唑·戊唑醇、氰烯·戊唑醇等,要用足药液量,施药后3—6小时内遇雨,雨后应及时补治;如抽穗扬花期遇到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,需隔5—7天再用药防治1—2次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多菌灵抗性水平高的地区,应停止使用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,提倡轮换用药和组合用药。赤霉病偶发区,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,在抽穗扬花期进行兼治。
对小麦吸浆虫,应重点做好抽穗期的成虫防治;在孕穗初期当早上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—2头成虫在飞时,应及时选用辛硫磷、毒死蜱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氯氟·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治,重发区间隔3天再用药1次,以确保效果。
对小麦白粉病,可以结合防治条锈病、赤霉病进行兼治;当田间病叶率达10%时,选用环丙唑醇、腈菌唑、丙环唑、氟环唑、戊唑醇、咪鲜胺、醚菌酯、烯肟菌胺、三唑酮、烯唑醇等进行防治,严重发生田,应隔7—10天再喷1次。
(三)灌浆期。重点防控麦穗蚜,兼顾白粉病和叶锈病,提倡综合用药,达到一喷多效。
对麦穗蚜,当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,益害比(天敌:蚜虫)低于1:150时,可选用啶虫脒、吡虫啉、抗蚜威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苦参碱、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。有条件的地区,提倡释放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。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等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,实施杀虫剂、杀菌剂科学混用,综合控制。
© 2020 新普京888.3app 版权所有 鲁ICP备10209136号-1
产品索引